
为坚定推进智能创新,赋能海洋捕捞装备产业发展,10月17日,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期间,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智能捕捞装备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将在福州顺利举行。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黄玲出席活动并讲话。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颜志煌致欢迎辞。中国渔船渔业机械渔具工业协会会长李杰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广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区广泉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605研究所所长出席并讲话。福建省海洋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庆峰主持讲话。委内瑞拉渔业和水产养殖部副部长何塞·格雷戈里奥·布里塞尼奥、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志良出席活动。
黄玲表示,福建作为海洋资源丰富的省份,海洋生态优良、资源丰富、养殖基础雄厚,海洋渔业经济长期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福建省拿出指示、总结,在政策强化、高水平推动的背景下,不断推进先进型船舶研发和装备更新换代、智能化装备打通从“鱼转运”到“百姓餐桌”的全链条,推动百姓养殖食品装备国产化、智能化转型。当前,全球海洋产业正在加速向智慧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希望各方继续培育和支持福建海洋实践,共同推动海洋创新技术、智慧渔业、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更深更稳的合作,谱写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严志黄表示,要牢记嘱托、争当第一,加快实施新科创联盟增效“洪流计划”和科学渔业“八项专项行动计划”,继续举办百个项目对接活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新生产力的积累。深海养殖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南极磷虾加工厂和世界第一艘渔船和世界第一座“渔景”浮动聚合平台。在全国率先打造联合大型一体化“海洋福建”通用平台,推进“百站千人千船”智慧安全提升工程,海洋综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国领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向“新”“智”迈进,坚持政策赋能、数智驱动、金融助力,深化与大机构、大平台的战略合作,加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应用,拓展应用场景深耕海洋垂直领域,积极谋划零碳智慧新能源岛屿建设,加快电动渔船研发、渔船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智慧渔业示范工程,突破产业技术发展瓶颈,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
李劼人表示,福建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大片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海洋资源丰富。渔业资源、开发、装备研制等方面处于全国前列。近年来,福建连续举办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惊人成效。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科研机构、高校和优秀企业的代表为我国渔业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中国渔船、渔机、渔业行业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政产学研商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推动现代渔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欧光全表示,海洋捕捞装备是支撑海洋渔业现代化的主要基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广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和第605研究所长期从事装备制造和海洋装备开发。产品涵盖国防工业、船舶工业、应用工业等多个领域,积极探索绿色电力技术例如纯电池和氢燃料。中船紧扣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扩张和“双碳”目标,将在智慧海洋、绿色船舶等领域持续创新,为海上现代渔业装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希望与各方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福建渔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战略交付贡献力量。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刘鹏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盛松伟,中国国家海洋局第605研究院船舶与海洋工程部主任、研究员黄勇 造船总公司 林祥彦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g等专家分别就“我国深海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和“零卡船”进行了发言。 “推进系统产品研发与双碳战略目标”、“海上绿色能源与智慧渔业平台研发实践与展望”、“新能源船舶在渔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发展主题推荐与福建省现代设施渔业发展”等主题演讲,探讨了海洋等主要方向的创新路径和发展趋势。 “从不同角度对水产养殖、绿色船舶、新能源装备等进行了阐述,并为推动福建渔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麦康森表示,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海洋将成为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勒。我国深海养殖正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仍面临台风频繁、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要加快以海洋防护基础设施为基础的深海养殖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可控的“海上新基础设施”。开发低成本、耐用的深海装备,推广“养殖+风电”、“养殖+文旅”多种组合。以智能化为战略方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操作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养殖全要素数字化、运营智能化、管理精准化。
刘鹏飞表示,目前全球大部分消费品依赖航运,航运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实现“净零排放”的全球目标,现有船舶需进行绿色改造和新建需要建造低碳或零碳船舶。这将推动船舶工业和能源体系的深刻变革,迫切需要加强从燃料生产到使用的全链条创新技术和跨行业合作。加快发展氨燃料、甲醇燃料、氢能等各类低碳推进技术并完善配置。建立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船舶工业向智能、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融合,本次活动首次邀请委内瑞拉和太平洋岛国参与对接,致力于展示福建智慧渔业装备的创新实力,为福建海洋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何塞格雷戈里奥·布里塞尼奥介绍了委内瑞拉渔具行业发展情况,并发布了采购需求清单。还前往福建沿海实地调研,了解在研发、运维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应用成果,推动深海养殖业发展,推动两国渔具制造、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本次活动搭建了政产学研融合的深度合作平台。一批央企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省内外多家渔船企业与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进行现场对接,有力促进了传统燃油船电动化改造和渔船的先进应用。新能源船舶,并提供渔具升级和全寿命管理解决方案。福建省水产设计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龙洋船舶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达成项目合作意向;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与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海洋产业联盟、福建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期举行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暨平潭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联合建设签约仪式,为福建省智慧渔业装备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德晶等企业代表辰河(福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宝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建瓦龙工程局有限公司。福建省海洋智能装备、新能源制造、海洋经济综合开发的最新成果及合作机会。本次活动由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福建省水产设计院主办。委内瑞拉考察组、太平洋岛国渔业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代表、省内外海洋相关院校和研究机构代表、海洋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和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WS68F377A4A310C4DEEA5ED018
https://fj.chinadaily.com.cn/a/202510/18/ws68f377a4a310c4deea5ed018.html
版权保护关于:尼拉拉的版权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均属于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