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了解14.7万项旅游资源“属性”,发现2.5万
发布时间:2025-11-12 10:35
中国日报长沙11月11日电 11月11日,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本次普查是湖南首次实行全省理念、全面动员、全区核查的资源普查。工作成果不仅首次查清了全省旅游资源的“出身”,而且发现了一批价值高、开发潜力大的新资源。 本次普查覆盖湖南省14个市(州)、122个县(镇、区),共纳入单体旅游资源147584个。普查结果显示,资源覆盖了全国旅游资源分类的全部8个大类,并结合湖南实际情况增加了“红色文化”主类,共覆盖了132个主要类型,比国家标准多了22个大类。 在t从资源占比来看,建筑和设施资源位居第一,资源数量为75111个,占比47.09%。水体景观和历史遗迹均占10.67%;有地质景观11110处,占7.53%。共查明红色文化资源4592处,占全省总数的3.11%。 从资源质量看,全省共有优级(三、四、五级)旅游资源32283处,占总数的21.87%。其中,高级资源(四级和利马)共计5,695个,五级资源1,418个。从空间分布看,优质资源呈现显着的聚集分布特征,特别是湘西地区(湘西州、惠化市、张家界市)聚集程度较高,资源总量占全省的26.94%。 本次普查新发现一批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隐性”资源。新发现资源总数达25491种,占总资源量的17.27%。其中,新发现的建筑及设施、水体景观、文化遗产分别位列前三名。 新发现的优质源中,优质源达3331个,涵盖9类、一级129个。郴州市、湘西州、株洲市新发现优质资源数量名列前茅。从新发现资源总量来看,株洲市(2978处)、常德市(2955处)和益阳市(2863处)位居前三位。这些新资源将成为湖南旅游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作为本次普查重点,共查明红色旅游资源4592个,其中新发现、新认定红色旅游资源369个,这将进一步丰富湖南“伟人之城、红色摇篮”的品牌内涵。在工作方式上,普查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融合人工智能、三维建模等七项先进技术,进行智能分析和三维数据展示,保证了普查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普查结果的价值在于后续的转化和应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改变成果。首先是结果的报告和连接。迅速向文化和旅游部、省委、省政府专题报告,根据普查数据,加强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二是成果宣传推广。开发三维 p公共部门计划在下一阶段继续宣传普查结果和新发现的优质资源。三是促进投资和发展成果。着力打造一批独具“湘味”特色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四是成果协调转化。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战略,构建湖南“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最后一步是保护和更新结果。建立旅游资源成果保护制度,实行普查成果动态管理,形成旅游资源持续高效有序开发利用格局。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编辑:朱友芳实习生:袁浩然) WS69133505A310CECA48B7C432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1/11/ws69133505a310ceca48b7c432.html 版权保护:版权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均属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