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健康预约,暖冬强社区联结——海南医科
发布时间:2025-11-12 10:35
11月8日下午,在海口市龙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和城西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海南医科大学“跨越国界,共建家园”国际青年志愿服务队联合CANIKI综合服务中心,海口市红十字救援通过安溪志愿者海口大社区服务队服务,举办了一场包括跨文化交流和健康服务在内的健康主题活动。来自中国、巴基斯坦、老挝、缅甸、加纳、坦桑尼亚等国的青年志愿者以中医健康智慧为纽带,结合世界各地的健康传统,为社区居民提供沉浸式卡拉健康,搭建起一座跨境、心与心的文明交流桥梁。 跨文化健康实践的传统与变化 作为一个重要的作为海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的一部分,西英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积极鼓励中外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此次冬季健康关爱活动是国际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跨越国界,共建家园”系列社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成立以来,团队已多次组织类似的跨文化社区服务活动。从组织多国留学生参加“九九”双庆期间苍溪养老活动,到今年7月在万宁市开展志愿医疗服务和生态技能活动,国际青年志愿者始终致力于搭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突出了“健康关怀”和“跨文化”两大主题。活动不仅包含了疗愈融合了中医智慧,还融合了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加纳、坦桑尼亚、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养生传统,真正实现了健康知识的跨文化对话和融合。 活动通过多个互动体验区,带领居民踏上沉浸式健康之旅。 多元化、综合性的健康讲座和健康实践 在“健康知识讲座”中,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贤英首先向居民系统讲解了秋冬季节的基本保健知识,从食物保存到日常生活防寒。内容贴近生活、通俗实用。 随后,海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刘洪波副教授现场讲解肩颈穴位按摩,并带领居民寻找重点穴位并体验简单有效的自我护理技巧。讲座结束后,医疗队现场举办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真正实现了“知识送到手上,服务暖到心里”。 “健康健康手工”体验区人气很高,空气中弥漫着药草的清香。在留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居民们准备了枸杞菊花茶、制作艾草香包,通过实践交流将大家聚集在一起。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学生志愿者简·弗洛伦萨(Jane Florenza)说:“在我们国家,也有一些类似的草药养生传统,能够与社区居民分享这种中医文化,感觉特别有意义。” 在“一步步健康”步道体验中,志愿者帮助老人体验“踮脚走路”,并耐心讲解疏通经络的原理。 “五要素“蔬菜的认知花园”就像一个小型的科普展览,向居民展示日常食材中所蕴含的养生五要素。 世界健康人群与跨文化急救演习 充满活力的“世界健康运动”快闪区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从中国的八段锦到老挝健美操中热情的巴基斯坦孩子,不同文化的养生方法随着音乐的节拍交叉,居民们笑容满面地翩翩起舞。 来自巴基斯坦的志愿者文强·卡达尔·阿卡什说:“能够与社区居民分享我们国家的传统锻炼方法,同时学习中国的养生养生方法,非常有趣。” “紧急急救”训练区也引人注目。海口红十字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王长富带领队员和国际志愿者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技能,指导救援人员双方在模型中进行练习,普及急救基础知识。 一位居民在经历后感叹:“原来急救并不难学,关键时刻还能救命!”这种将专业医学知识与社区需求相结合的模式,是海南医科大学社区培训活动的特色之一。 国际志愿者的服务学习和收获 对于参与的国际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服务社区的机会,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医疗实践的重要经历。来自老挝的Sinthapaseuth Kanha在活动结束后感叹道:“用专业知识帮助社区居民,同时学习中国文化,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来自坦桑尼亚的朱红军·卡吉·阿卜杜勒拉扎克·阿姆兰说:“看到居民因为我们的帮助而微笑,特别有成就感。” 积极参与国际志愿者的参与不仅给社区带来了新鲜活力,也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华人社区和文化。这种互动是双向的礼物,居民了解世界各地的健康传统,国际学生加深对中国健康文化和社区生活的了解。 健康和社区包容的双向旅程 活动现场,居民们将手持印章卡,封闭在不同的区域,在打卡互动中完成一次健康的文化探索。活动结束后,完成全部体验的居民还收到了“健康专家”送来的温馨礼物。 此次活动不仅是健康知识的传递,更是社区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多元互动、文化分享,让居民在体验中学习、在交流中理解、在参与中聚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饮食是一个对所有年龄段都友好且具有文化包容性的社区环境。 (活动现场) 海南医科大学第三联合党委(护理与西英联合党委)副书记徐芳芳表示:“这次活动实现了大学与未来的双向赋能,学生获得实践机会,社区居民获得健康服务和文化体验,实现跨文化交流。” (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编辑:陈博文通讯员:于凯慧) WS69133949A310CECA48B7C43B https://hain.chinadaily.com.cn/a/202511/11/ws69133949a310ceca48b7c43b.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事先同意和许可,不得转载和使用网络被禁止。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