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外测温仪适当放置在靠近电缆壁的位置,确认该接头的温度数据。” 11月3日,在安徽省怀宁县工业园区雄山路旁,国网安徽怀宁县供电公司园区中心供电站运维人员李伟九和同事们迅速排查出一条正在抢修的电缆旁的隐患点。两年前,他们还无法轻松准确地获得它。
作为皖西南新兴工业县,怀宁县用电量近十年翻了一番。现有高压电缆总长度超过65.31公里,其中直埋8公里。深埋地下或建在电缆井中的“电力血管”承载着怀宁县工业园区80%的工商业用电负荷。
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二是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长期以来,供水和污水管网、燃气和热力管网,甚至负责电力传输的高压电缆管网的巡检都高度依赖人工。这种传统模式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对于埋在电缆井中的高压电缆中间接头存在明显的“盲点”。
要解决这个问题,技术是唯一出路。国网安徽怀宁县供电公司在梳理历年运维数据时发现,一些高压故障发生在地下深处、人工难以到达的地方,修复难度很大。为实现电缆中间接头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公司主动与高校对接,组成联合研发团队,开展“高压电缆中间接头”试点工作。在园区中央供电站设置联合内部状态检测装置。
2024年5月,首条高压电缆中间接头室内状态检测状态在怀宁县工业园地下电缆线路正式使用。该装置可实时监测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局部放电、绝缘电阻等关键指标。当发现异常指标时,运维指挥中心会立即发出预警,自动查找故障位置,并将检修工单推送到园区中心供电站巡检人员的移动终端上。
下一步,国网安徽怀宁县供电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怀宁县工业园区检测装置范围。同时研发了新一代检测装置,增加检测参数su防潮、防腐蚀,进一步提升设备智能化,让地下电缆的“健康状况”更加清晰,为电气安全运行筑起更强的技术屏障。
版权保护:本网站刊登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