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一场冰雪事件无声地告诉我们地球从“资源区”转变为“经济区”的坚定脚步。上午10点,以“冰雪丝绸之路·热雪新疆”为主题的第十九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贸易博览会暨2025新疆热雪节(以下简称冬博会)正式启动。记者走过1.8万平方米的展厅,从多元化的参展阵容、文化展示场景到充满活力的产业合作,感受到了新疆旅游产业的强劲脉搏。
穿过会展中心大门,展厅内的热闹景象顿时消除了寒意。 445个摊位沿过道排列。 1500余家纳帕展会企业收入涵盖冰雪装备、文创产品等多个品类和农产品。冰雪装备展区,滑雪板、雪地摩托的金属光泽与入口旁“新疆礼物”展区的手工刺绣、木雕饰品相得益彰。展位周围不时有参展商和采购商拿着手册低声讨论。
跨域联动:一场“国内+国际+全疆”的盛会
本届冬博会规模为历届之最。 18000平方米的展区内,科学划分了冰雪装备、冰雪品牌、冰雪消费三大板块,吸引了参展商和游客。
第十九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会文化创意展示地。臧蓉的照片
国内方面,广东、北京等16个省市组团参展,带来当地文旅资源走向舞台,展现跨区域文旅协同潜力;新疆14个地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等8个区市也展示了他们的“冰雪家底”。新疆阿勒泰地区具有“中国雪都”的产业优势;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以赛吉木湖冬季旅游为主,同时呈现了数千米高的滑雪场资源。
第十九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贸易博览会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展区。臧蓉的照片
国际合作更加明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7个国家的代表专程观展。自治区旅游协会与相关企业签署“环阿尔泰旅游联盟”协议现场,澳大利亚旅游集团也前来洽谈合作,让“冰雪丝绸之路”的国际联系更加紧密。
文旅融合:文化成为产业发展的纽带
展厅内,浓郁的民族歌舞氛围贯穿始终,新疆文化旅游特色展示得愈发独特。在乌鲁木齐展区,记者马江红看到,一位新疆工艺美术大师、乌鲁木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端坐在办公桌前。手中的雕刻缓缓的在葫芦上移动。寥寥数笔,雪中驼队和冬日天山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面前的展示柜上,摆放着十多件葫芦雕刻成品,有传统的民族图案,也有融入元素的创新设计。冰和雪。许多观众举起手机记录雕刻过程,偶尔有人轻声询问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
新疆工艺美术大师、葫芦雕刻乌鲁木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宏雕刻的半人马。摄影:Zthe Rong
第十九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贸易博览会乌鲁木齐展区的葫芦图片。臧蓉的照片
阿勒泰地区以“人类滑雪发源地”为主品牌,呈现有机农产品和特色文化创意IP,将冰雪资源与区域产品深度结合;喀什地区不仅推进滑雪场内部规划,同时展示薄皮核桃和维吾尔族雕刻手工艺品,让“民俗+冰雪”的特色更加具体。
哈萨克族传统舞蹈《黑马》在A馆表演泰展区。臧蓉的照片
最引人注目的是各展区表演的民族歌舞。阿勒泰展区哈萨克族传统舞蹈“黑马”节奏铿锵有力,塔城展区手风琴演奏的民族歌曲风格丰富。 “不仅仅是舞蹈,我们想让大家通过传统歌舞更直观地体验阿勒泰游牧文化。”阿勒泰展区工作人员说。在冬博会上,这些表演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展示,而是成为连接世界各地游客与新疆本土文化的情感纽带。
强化平台:从示范到合作的产业闭环
本届冬博会不仅是展示,更是搭建产业链接、商贸合作的平台。旅游旅游区人气持续高位200星新疆各地酒店联合推出“滑雪+温泉”等特色套餐。超过100家旅行社定制了个性化冰雪线路。随着游客在网站上报名享受折扣,旅行社合同数量不断增加。
第十九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会人才招聘现场。臧蓉的照片
交流与赋能也同步推进。专题文化旅游交流会和投资推介会相继举行。展商与企业就跨境旅游、冰雪装备研发等话题进行深入对话。新疆旅游协会还协调全区资源、高校推动,开展冰雪人才专项招聘,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记者注意到,滑雪学院等岗位询问量最多的是旅游景区、酒店运营等。前来咨询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很高兴参加这次招聘会,希望能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从国内合作到跨疆联通再到国际对接,立体资源整合,就是构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系统。
第十九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产业对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协会提供
落实蓝图:从“区域”到“经济强区”的明确路径
此次活动背后的产业升级,证明了新疆正在努力将文化旅游从资源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发布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立足新疆“三山两盆”独特的区位禀赋和“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以集群发展为主线,打造万亿级文旅体育产业集群,精心描绘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产业蓝图。
根据规划,到203年,全区将实现年接待游客4亿人次的目标,实现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综合收入达到1万亿元。这一宏伟蓝图清晰勾勒出新疆文化旅游从“雪道”到“百景”、从“交通”到“维护”的综合升级路径。
冰雪终究会融化,活动也会迟到结束。但通过冬博会展现的新疆冬季旅游产业的活力和潜力为天山南北播下了工业发展的种子。 “冰雪丝绸之路”正在徐徐铺开,通过这条开放的纽带,将新疆独特的冰雪热情和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实习生:Zthe Rong)
WS69186AC4A310942CC49919D9
https://xj.chinadaily.com.cn/a/202511/15/WS69186AC4A310942CC49919D9.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