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体系统举办“霜降”
发布时间:2025-10-28 10:38
随着气温下降、秋叶绽放,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如期而至。为引导学生感受季节的韵律,领略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之美,示范区教学系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霜冻”活动,让古老的节气智慧在校园里复活。 学校课堂上,一场“我笔下的霜落”手抄报创作活动正在热烈开展。学生们以颜料为引导,将收集到的知识精心布置到霜中。有的用干净的字体再现“三霜”的寓意,并用鲜艳的豺祭祀动物、设计植物、惊虫的图画;有的用彩色铅笔描绘柿子树下丰收的景象;部分布局的设计特色结合了民间谚语“霜降吃柿子”与健康知识“宁换冬,不补霜”。每一张图文并茂的报纸不仅是节气知识的总结,更是霜文化的个性化表达。 科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围绕“为什么银杏叶边缘先变黄?”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物候观察。和“为什么无花果树和梧桐树先倒下?”他们有记录板并记录叶子颜色的变化、落叶的发展以及草叶上固定点的露水凝结。明治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过菜地,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特征。通过实地观察,学生们将古代崇拜“不违背农耕时期”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理解,加深了对规则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在“霜”c同学们主题会议上,老师用PPT展示了南北霜冻习俗的差异,激发了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随后,同学们就“霜降是来了还是结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吸引古人在冰冻时代攀登远方?”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了解了节气与自然、农业、人文的关系,也思考了在现代生活中传承节气传统文化的路径。 此次“霜降”主题活动将知识传递转化为文化入侵和生命教育,让学生成为太阳法则的体验者、实践者和文化传承者。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传统节气的认识,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同学们亲近自然、热爱劳动、美味生活的素养,为同学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教育示范区的鲜明典范。 (摄影/张丽娟)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