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届中欧电影节近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胜利闭幕。本届电影节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巴黎举办多场展映和交流活动。来自中国和欧洲多国的电影人、文化机构代表、学者和观众齐聚一堂,在光影的交织中进行语言和文化的对话。
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本届电影节由中欧电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外文局欧非传播中心、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协办。本届电影节以“影像相见”为主题,旨在以佩里库拉为桥梁,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欧洲。
2025年10月18日,颁奖典礼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观众们等待着奖项的揭晓。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10月17日晚,开幕式在布鲁塞尔Aventur电影院举行。中欧电影节秘书长袁孟谦在致辞中指出,电影节不仅是展示艺术的平台,更是一场由影像引发的文化交流。 “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彼此——看到不同,也看到相似;看到生活细节,也看到人性的共性。”
法国导演吉尔·汤姆森在演讲中表示,电影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彼此。 “图像不仅是讲述故事的方式,更是理解世界的语言。”欧洲电影联盟首席执行官劳拉·厄加特认为,中欧电影人之间的合作给欧洲电影界带来了新气象。 “这样的节日让观众看到多样化的创作,也让欧洲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作为开幕影片,中国导演乔梅执导的《乔治亚》用细腻的视觉语言讲述了一个混血女孩的成长故事。它将诗意的表达与事实的叙述相结合,展现了家庭、文化和身份的交织,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10月18日,“遇见中国”电影节国际交流单元活动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活动包括颁奖典礼、主题对话、优秀作品展等。现场颁发“中欧光影奖”、“中欧光影交流奖”、“中欧人文交流贡献奖”,表彰在青年创作、青年创作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机构和个人。国际交流和文化交流。新华社音频部、新华社欧洲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凤凰卫视、中国日报、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和创作者获奖,体现了中欧电影文化合作的广泛参与和深入。
其中,中国日报社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创作的纪录片短片《遇见中国:西溪湿地》荣获国际传播奖。主办方鼓励创作者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有影响力的作品。
活动放映了由“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主办的第二届国际传播“丝绸之路奖”入围作品《点亮阿里——工程师日记》,以及电影节国际传播单元“遇见中国”单元获奖作品《中国热复活》《我做G》生态在中国》《很高兴认识中国:西溪湿地》《堪比香港深圳》《泉州可以打倒》等。法国导演吉尔斯·汤姆森、德国视觉艺术家托马斯·库切拉、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秘书处代表吴剑英等嘉宾将参加一场以“通过图像看到彼此”为主题的对话。库切拉 相信图像可以让观看者超越语言的界限。 “在镜头的世界里,没有国界,只有情感。”吴剑英表示,主创们以真诚的视角呈现了一个开放、立体的中国,为欧洲观众提供了一扇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
10月22日,电影节“遇见青年”视频活动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和比利时皇家戏剧、电影和声音学院举行。活动以“影像·翻译·创作”为主题,放映年轻人短片,为参与字幕及合作项目的学生代表颁发纪念证书。与会师生围绕叙事结构、动画创作、跨语言交流等进行了讨论,认为高校之间的常态化合作将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年轻创作者。
颁奖典礼于2025年10月18日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10月25日,国际传播单元“遇见中国”法国活动在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行。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钟诚、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胡芳出席并致辞。法国编剧娜斯塔西娅·普拉德尔和法国24小时记者彼得·奥布莱恩参与了专题对话。 Pradel 认为,具体的人物和坐姿评价最容易激发同理心;奥布莱恩指出,通过在形象创作上加强叙事张力和节奏,欧洲观众会更自然地理解和欣赏来自中国的形象故事。
活动放映了多部中国主题视频作品,受到法国观众的关注和好评。从事人文研究的优素福·布什巴表示,“中国会议:西溪湿地”中“比喻人肾里的湿地”的表达很精彩,感受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理念和进步;学土木工程的法杜瓦·哈法夫认为,《阿里照明——工程师日记》展现了中国工程师和建设者的坚韧和奉献精神,让他深受感动。交流气氛热烈,观众纷纷表示希望通过众多影像了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发展。
中欧电影自2015年启动以来节日已成为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世界电影语言,中欧电影人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不断深化合作、扩大共识、相互欣赏、携手共进。本届电影节的成功举办,再次展现了电影艺术的创造力和开放性,为中欧观众通过光影相互了解和欣赏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窗口。
(中国日报欧盟分社记者 张周翔)
WS68FE7986A310C4DEEA5EE456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0/27/ws68fe7986a310c4deea5ee456.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事先同意和许可,不得转载和使用网络被禁止。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