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第五届世界粮食论坛在海南海口开幕。本届论坛以“用食品科学整体解决食品系统问题”为主题,汇聚全球专家,共同探讨食品管理方案。论坛正式发布《全球粮食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报告(2025)》,标志着食品科学理论从学术共识向实践行动的演变,为中国全球管理举措的实施提供了具体路径。 
  
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十周年之际,全球仍有数亿人面临饥饿,超过20亿人遭受隐性饥饿,近30亿人受到粮食安全威胁。与此同时,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费了。 
全国政协委员杨晓波他在演讲中指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13个与“粮食”密切相关。粮食问题不解决,2030年议程就难以实现。他强调,美食作为包括“食者、食者、食令”的整体知识体系,为全球食品管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刘光伟首次系统提出了“五食”理论,即食之饱、食之丰、食之安、食之长、食之久。他表示,全球80亿人受到五个层面的需求影响,迫切需要通过全球治理实现粮食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 
  
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在演讲中引用数据称,全球有8.2亿饥饿人口、8亿肥胖人口在世界范围内,受污染的食品每年导致 6 亿人患病。他强调,食品系统需要覆盖全链条的综合解决方案,食品科学提供了这样一个框架。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主任朱菊旺肯定了中国推动整体解决粮食问题的努力,并指出古特雷斯国务卿强调的“食品科学的完整性原则”为应对全球挑战指明了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提出四点行动建议:重建评价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公众参与、共建食品科学体系。他强调,只有创造健康的食品体系,人体和地球生态才能健康。 
原国务院顾问张钢提出推动国际化将美食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科体系,建立国际健康标准,并使世界粮食论坛成为联合国提升全球治理有效性的相关机制。 
  
本次论坛汇集全球115个国家的经验编制的报告,确立了“三年三步走”的实施路径,从问题分类到指标构建再到长期管理规划,展现了食品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落实。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食品科学实施全球管理举措,将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更有韧性的全球粮食秩序,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陈博文|郑子良)
 WS6902BF7CA310C4DEEA5EEFC5
 https://hain.chinadaily.com.cn/a/202510/30/ws6902BF7CA310C4DEEA5EEFC5.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像、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