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的如东,海风吹过滩涂,带来新鲜的空气。近日,全国风筝邀请赛、2025“大运河文化带”龙舟城市公开赛及半程马拉松开赛。为期三天的体育节,以“赛事+”的综合智慧,将如东的滨海风光、千年文化、海鲜编织成一幅竞技画卷。不仅吸引了全民热情,还吸引游客11.2万人次,住宿、餐饮、商业消费合计消费6700万元。
赛道是对自然景观最好的注解。 10月17日至18日,在小洋口旅游度假区黄金海岸,全国风筝邀请赛选手们拉线换棍。 36支代表队相互角逐,180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奏响了一曲“空中交响曲”。不同颜色的风筝在蓝色下伸展天空——禁鹞风筝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奏嗡嗡作响,龙弦风筝如一条巨龙穿梭。云海、双线运动风筝在滩涂背景前划出巧妙的弧线……这样的空中盛宴今年已是第24届,跨越30多年。这给如东带来了“中国中华之乡”的美誉。如东还利用风筝竞速平台,积极探索“体育+海洋”互动新模式,推动体育、旅游、文化、商业深度融合。
10月18日,空中交响曲继续进行。不远处的简家湖,龙舟竞渡者用桨击水。桨划过像湖一样的玻璃。飞溅的水花与岸边的芦苇相映成趣,据说体现了“大运河文化带”的生态之美。来自江苏省的16支龙舟队、432名选手齐聚湖上,展开实力比拼。铿锵鼓声、飞浪飞舞中的合作。作为推动“文体旅游融合”的重要载体,本次赛事充分展现了龙舟竞渡的竞技之美。
10月19日,首届如东小洋口半程马拉松赛道将拥抱如东的生态精髓。 2000名跑者参加了比赛。参赛者中,21%为女性,79%为男性。其中,如东本土跑者有546人。剩下的1400名来自外地的涛跑者来到这里体验“隐藏在风景中的赛道”——它巧妙地连接了小洋口最美的海岸、金哈岛温泉度假村和苏中四区反“清乡”斗争纪念馆。同时可以看到风车长廊和观鸟平台。有的跑步者甚至遇到了麋鹿行走、白鹭齐飞……
人文遗产在竞争中生存。作为一个“经常v在全国风筝邀请赛上,如东风筝协会副会长刘建峰带来的“127串联”风筝非常引人注目。该风筝由127个小六边形组成,蓝色印花布图案精致细腻,将南通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结合。它不仅是一种美感,更是一种生动的象征。 风筝比赛中的“艺术品”比拼,这也让这项技艺在本世纪传播到了比赛中;比赛过程中,“大运河文化带”中船桨击水的声影,是展示如东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的一扇生动的窗口。集体育竞赛、文化旅游、地方宣传于一体,龙舟赛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鲁玛》是小洋克的生动实践欧的“赛事促旅游”理念——让跑者在21公里范围内触摸到海岸美景、渔村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如东的生态之美和文化温情,为小洋口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注入新的活力,谱写这座沿海小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是如东“体育+文旅业务”融合的主要步骤。从沙滩足球到帆船,从风筝赛到半程马拉松,“海洋+温泉”双核驱动的“海、陆、空”体育旅游体系正在加速发展。
活动的火爆成为发展的动力。数据显示,三场活动带动住宿消费3200万元、消费2200万元、其他商业消费1300万元。影响的多样性18.36万人次,让如东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热情爆发。更深层次,赛事所建立的“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模隆旅游”模式,将如东的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青春表达,海鲜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当最后一只风筝缓缓落地,龙舟返回香港,赛跑者冲过终点线,如东赛跑的故事仍在继续。体育节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城市美的展现,文化与旅游的纽带。以竞争为媒介,如东征将自然风光、文化底蕴和产业活力深度结合,让“如意东方”名片闪耀全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长远动力。
(中国日报长江记者站苍威)WS68F77ECCA310C4DEEA5ED829
https://js.chinadaily.com.cn/a/202510/21/ws68f77ecca310c4deea5ed829.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